English

开拓科普新天地

1999-12-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吴 荷 于 静 我有话说

近几年来,各地教育出版社不满足现状,拓展一般图书市场的举措已经蔚然成风。四川教育出版社也是进行这种尝试的成功者之一,在科普出版的艰苦领域里,辛勤的劳动终于使得云开月明。

“科普图书是我社的出版重点,它们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我们要走专家科普的道路,保证科普书的科学性;不仅要在书中传播科普知识,更重要的是弘扬科学精神。”唐瑾怀社长这样界定自己的出版理念。

大获好评的华夏文明探秘丛书(共40册)是这一出版设计的第一次成功实践。这套丛书全部由考古专业的研究人员编写,不仅准确地反映了我国当代考古文物中新的发现成果和研究水平,还有大量的亲身体会,如《秦风永驻——秦始皇、始皇陵、兵马俑》一书的作者古方,就是兵马俑的发现者之一。众多的第一手资料,使这本书在用最有说服力的事物证据展示华夏文明历史轨迹的同时,还使读者犹如自己亲身经历了兵马俑的发现一样的激动。作为迄今为止仅有的一套以实证的研究方法全面介绍中华文明史以及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的大型普及性知识读物,该书首版8000套已经销售一空,有些已再版。而且,台湾中天出版社已经购买了该丛书在台湾地区的版权,准备介绍给台湾的青年学生。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徐苹芳研究员认为:“这套丛书不同于近年国内出版较多的文物鉴赏类图书,只限于收藏与赏介两方面的知识,而是以丰富的文物史料宣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川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们还有他们自己的看法。“过去一谈起爱国主义教育,总是和一些政治色彩浓厚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其实,要让人们真的热爱自己的祖国,一定要让大家了解它的可爱之处。爱国也要爱得实实在在。”

在出版过程中,一些科普图书出版者遇到的困难他们都遇到了。目前,科普图书的出版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有实力的科普作家难找。各科研院所的专家骨干们都有比较重的科研课题任务,很少再有精力从事科普工作。而且,科普图书不能算作专家们的工作业绩,也影响其积极性。美国的《新科学》、英国的《自然》等国际知名的科学杂志也频繁地向我国的专家们约稿,并且用美金付稿酬,也给我们的出版社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二是科普“虚”热。科普图书的确出版了很多,但是有一些书实际上是一些貌似科普的文学书,因为它们只进行了一般性的描述而缺少最重要的“原因”和“对策”部分,只讲述了表象,科学性较弱。在困难面前,严肃的出版者不能退缩,无法回避,他们必须采取自己的对策。

在作者队伍上,四川教育出版社严格把关,必须具备三项突出的优势的学者才被确定为适合的作者。首先,必须是该领域的权威,如同《秦风永驻》的作者那样,不仅是兵马俑的发掘者,还是殷墟的发现者之一。再者,文风优美、浅显是科普书籍语言的特点。最重要的是,作者们必须有从事科学普及的责任感,摒弃伪科学和文人科学。唐社长认为这是最关键的所在。“中国目前的确缺少科学知识的普及,也缺少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我们最缺少的是一种科学的精神。一些专家学者也相信邪教和邪说,他们缺少的就不会是科学知识,而是一种科学的精神。科普作品必须以科学精神作为自己的灵魂,才能真正担当起科学普及的重任。”

在“华夏文明探秘丛书”之后,他们又出版了“中学生高科技丛书”。该丛书对航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基础知识、应用和比较前沿的发展趋势都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担任总编的这套书,全部由中国科学院和一些高校的资深专家编写。而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担任总编的“科学博览丛书”更是广泛覆盖了几乎所有主要的科学领域。强大的专家阵容和针对性极强的科学选题,完全达到了四川教育出版社对自己出版的科普图书的高要求。这两套丛书也已成为了近年科普图书的新亮点。

侧重于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景观与环境丛书”明年也即将问世。四川教育出版社的科普图书出版计划正在一步步的落实当中。关于未来,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设想:“我们不仅要在科普图书出版的过程中培养我国优秀的科普作家;还要在进行自然科学的普及之余,大力推进人文科学的知识普及工作。”“人文科普”!又是一个新概念,又是一个新领域,拓荒者的脚步一直向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